6 月 17 日,中国台湾艺人陶晶莹在社交平台晒出一组上海度假的九宫格照片,配文 " 看不完的惊喜 "。照片里,她和家人其乐融融地品尝烤鸭、甜点,丈夫李李仁还骑着共享单车,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。
然而,这份 " 惊喜 " 显然没能打动大陆网友。评论区迅速 " 沦陷 ",热评第一是:" 度假可以,吃完赶紧回家!" 紧随其后的则是:" 回台北去!"" 我们非常宽容,可如果她是来工作的,那过意不去,坚决打击!"。
眼看舆论失控,6 月 19 日,陶晶莹又晒出上海博物馆的照片,但这次她直接关闭了评论区。这一操作不仅没平息争议,反而让网友更加愤怒:" 看来 ' 惊喜 ' 太多,陶子姐承受不来了。"
陶晶莹的 " 黑历史 " 大盘点
陶晶莹这次被群嘲,绝非偶然。大陆网友的记性,可比她想象的好多了。让我们翻开这位 " 才女主持人 " 的黑历史相册,看看都有哪些 " 精彩 " 瞬间:
1. 安倍晋三事件:一句 " 台湾永远的朋友 " 惹众怒
2022 年,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后,陶晶莹不仅前往台北 101 大厦悼念,还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安倍是 " 台湾永远的朋友 "。
这一行为直接踩中大陆网友的雷区——安倍生前多次在涉台问题上发表不当言论,陶晶莹的这番表态,无疑是在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底线。
2. 综艺里的 " 毒舌 " 人设:嘲讽大陆女性、攻击侯佩岑
陶晶莹曾在节目中公然称侯佩岑是 " 假面甜心 ",暗讽对方虚伪。更离谱的是,她在某档节目里调侃大陆女性 " 没见过世面 ",这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,让观众直呼 " 太刻薄 "。
3. 抱怨大陆节目太苦,却被出品人晒日程打脸
2014 年,陶晶莹参加东南卫视真人秀《真爱在囧途》,录制中途退出,并在台湾综艺上抱怨 " 大陆节目太辛苦 ",声称 " 连续拍摄 18 小时,不让吃饱饭 "。
结果节目出品人直接晒出拍摄日程——陶晶莹第一天拍了 10 小时,第二天睡午觉只拍了 4 小时,第三天更是只拍了 3 小时,而同期其他嘉宾的工作量是她的两倍以上。网友嘲讽:" 工作时就身体不适,购物时就精神百倍。"
4. 双标捞金史:一边骂一边赚
2016 年,陶晶莹被爆因高薪跳槽大陆节目《大学生来了》,导致台湾原节目《大学生了没》停播。事后她辩称 " 被骗了 ",但网友并不买账:" 嘴上说不为钱,身体却很诚实。"
为什么网友这次反应这么激烈?
陶晶莹事件反映的不仅是单个艺人的争议,更是大陆网友对 " 双面艺人 " 现象的集体反感。近年来,从田馥甄到炎亚纶,不少台湾艺人都因 " 说一套做一套 " 而翻车。网友的愤怒点主要在于:
1. 立场模糊:在国家大义面前含糊其辞,甚至暗戳戳表达不当立场;
2. 双重标准:一边在大陆赚钱,一边在台湾或其他平台发表不当言论;
3. 试探底线:试图通过 " 温水煮青蛙 " 的方式逐步试探网友容忍度;
4. 缺乏诚意:出现问题后不是真诚道歉,而是玩文字游戏或装聋作哑。
正如国台办发言人所说:" 我们欢迎台湾演艺人员来大陆发展,但前提是必须明确认同一个中国原则。"
陶晶莹这次来上海,到底是为了什么?
目前尚无官方消息证实陶晶莹此行的目的。有网友猜测,她可能是看到台湾网红 " 馆长 " 陈之汉前段时间在大陆商业活动赚得盆满钵满,也想 " 试试水 "。毕竟,近年来台湾娱乐圈不景气,而大陆市场依然广阔。
但大陆网友的态度很明确:原则问题没得商量。陶晶莹若真想在大陆发展,光靠几张美食照片是远远不够的。互联网是有记忆的,说过的话、做过的事,不是想抹就能抹掉的。
启运配资-炒股配资技巧-股票配资评测-哪里可以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