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反内卷”的浪潮席卷至金融行业。
近日,广东、宁夏等地接连通过签署自律公约等形式推进金融“反内卷”,引发行业对恶性竞争的反思。
此前,从“高息买存款”“手工补息”,到房贷高额返佣返利,一些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,刻意压低服务价格,甚至不惜透支利润。
保险同样苦“内卷”久矣。“报行合一”之前,很多保险公司将“收益率”作为唯一卖点,导致手续费无序竞争,费差损风险直逼利差损风险。
券商同样存在佣金以及承销费的“地板价”厮杀。近日,债券承销费最低仅700元的消息震惊金融圈,随即,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火速宣布对这6家机构启动自律调查,剑指低价承销乱象。
从银行到保险,再到券商,返点、低价等恶性竞争正吞噬金融行业的健康生态。要真正破解金融内卷困局,第一步必须先对“劣质低价”说不。
劣质和恶性价格战不是什么“市场正义”,而是破坏市场公平的“毒瘤”。短期看,个别机构通过违规让利、降低标准抢占市场,看似赢得份额,实则透支了行业利润;长期则导致服务质量下降、风险防控松懈,损害行业可持续发展根基,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。
反内卷的本质是对这种“囚徒困境”的破解,当大家都陷入拼价格、拼规模时,没有谁能独善其身。特别是,当合规经营、深耕专业的金融机构因成本较高而难以与“低价搅局者”抗衡时,要么被迫卷入价格战,要么被挤出市场。
这种“谁守规矩谁吃亏”的扭曲生态,会让越来越多的机构放弃对价值的追求。长此以往,金融市场将失去创新动力,陷入低水平同质化的“泥潭”。因此,监管的及时介入,也有助于引导“零和博弈”转向合作共赢。
对劣质低价说“不”,并非否定合理的价格竞争,而是要重建“价值定价”的行业共识。金融服务的核心价值,在于风险识别、资源配置、财富管理的专业能力,这些价值不应被低价策略消解。
监管层面需强化对“低价倾销”“虚假宣传”的整治力度,通过明确服务标准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,让消费者看清“低价背后的陷阱”,同时也应该对机构合理设置考评指标,避免与市场现实的脱节。
机构自身则应回归初心,将竞争重心从“价格战”转向“价值战”。
银行可从价值与服务维度重塑竞争优势,券商可以在财富管理中强化“资产配置+投教陪伴”,保险可以在产品设计中突出“保障本质+理赔效率”。当“优质优价”成为市场主流,当消费者愿意为专业服务付费,金融机构才能摆脱内卷的枷锁,在创造真实价值的轨道上实现良性循环。
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,其生命力在于“质”而非“价”。对劣质低价说不,既是对行业初心的坚守,也是对消费者长远利益的守护。毕竟,金融领域从没有“免费的午餐”,只有“价值的回归”。
北京商报评论员岳品瑜
启运配资-炒股配资技巧-股票配资评测-哪里可以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